人才培养
金沙集团3354cm
081103 系统工程
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
一、适用学科及培养方向
控制科学与工程(081100)
系统工程(081103)
培养方向为:1. 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
2. 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
3. 产品环境工程理论与方法
4. 软件可靠性理论与方法
5. 元器件可靠性理论与方法
二、培养目标
金沙集团3354cm系统工程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:
1.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热爱祖国,遵纪守法,品行端正,诚实守信,身心健康,具备良好的科研及学术道德伦理和敬业精神。
2. 适应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规划、设计、生产与使用的需求,在系统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;把握系统的整体性,掌握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,熟练运用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理论和方法。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。
3.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独立地、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,在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、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、产品环境工程理论与方法、软件可靠性理论与方法、元器件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等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。
三、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
本专业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模式,实行学分制。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为5年,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,实行弹性学习年限。
具体参照《金沙集团3354cm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》。
四、知识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
学术型博士学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、综合实践与培养环节两部分构成。包含德育及综合素养、学科基础及专业知识理论、基本技能及综合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。学分构成及要求如附表所示。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,要求研究生依据培养方案,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,获得知识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。
五、培养环节及要求
1.制定个人培养计划
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,在知识能力结构与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,由导师(组)与博士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。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,一般应在每学期开学后2周内制定。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,不应随意变更。
2.学位理论课
本学科博士学位要求的理论课程体系,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、基础及学科理论课、专业理论课、综合素养课及跨学科课等,各课程组构成及学分要求见附表。
3.社会实践
社会实践包括助教、助管及社区服务等。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需选择1学分的社会实践项目,并通过考核。具体遵照《金沙集团3354cm研究生社会实践考核办法》执行。
4.研究学分
根据《金沙集团3354cm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规定》,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,需取得不少于6学分的研究学分。
5. 资格考试
遵照《金沙集团3354cm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管理办法》和《金沙集团3354cm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实施方案》执行。
6.国际交流
执行《金沙集团3354cm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规定》。
六、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
本环节是通过对博士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的训练,全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素养,规范学术道德,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、凝练科学问题能力、创新思维能力及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工作能力。
涉密学位论文执行《金沙集团3354cm研究生涉密学位论文开题、评阅、答辩与保存管理办法》。
1.开题报告
执行《金沙集团3354cm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》和《金沙集团3354cm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细则》。
2.学位论文预答辩、评阅与答辩
根据《金沙集团3354cm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规定》,本学科对预答辩环节的要求执行《金沙集团3354cm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实施办法》。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执行学校以及学院的相关文件规定。
七、分流与终止培养
执行《金沙集团3354cm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》和《金沙集团3354cm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实施细则》。
附表1: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学位必修课程/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 | 
   |||||||
课程性质  | 
    课程代码  | 
    课程名称  | 
    学时  | 
    学分  | 
    要求  | 
   ||
学位课程及环节学分要求  | 
    学 位 理 论 课  | 
  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| 
    28111101  | 
 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2  | 
   
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2分  | 
   ||||||
基础及学科理论核心课  | 
    14112301  | 
    可靠性科学导论(博)  | 
    48  | 
    3  | 
    最少6分  | 
   ||
14112302  | 
    高等可靠性理论(博)  | 
    48  | 
    3  | 
    ||||
基础及学科理论核心课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6分  | 
   ||||||
专业理论核心课  | 
    14113101  | 
    系统可靠性建模与仿真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最少0分  | 
   ||
14113102  | 
   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3  | 
    网络可靠性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4  | 
    测试性建模与分析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5  | 
    系统健康监测技术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6  | 
    保障性分析技术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7  | 
    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3109  | 
   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风险分析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||||
专业理论核心课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0分  | 
   ||||||
本学科其它理论课、专业课  | 
    141132XX  | 
    其他专业理论课  | 
    |||||
本学科其它理论课、专业课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0分  | 
   ||||||
综合素养  | 
    14114201  | 
    系统工程研究方法  | 
    16  | 
    1  | 
    最少1分  | 
   ||
12114110  | 
    高级学术英语(博)  | 
    32  | 
    2  | 
    最少2分  | 
   |||
12114111  | 
    高级学术英语(博免)  | 
    0  | 
    2  | 
    ||||
14114301  | 
    科学写作与报告  | 
    16  | 
    1  | 
    最少1分  | 
   |||
综合素养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4分  | 
   ||||||
跨学科课  | 
    ----  | 
    跨学院并跨一级学科选课(限学科理论课或专业课)(最低2学分)  | 
    2  | 
    最低2分  | 
   |||
跨学科课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2分  | 
   ||||||
综合 实践 与培 养环 节  | 
    综合实践与培养环节  | 
    00116301  | 
    社会实践  | 
    0  | 
    1  | 
    1  | 
   |
00117101  | 
    开题报告(博)  | 
    0  | 
    1  | 
    1  | 
   |||
00117104  | 
    资格考试  | 
    0  | 
    1  | 
    1  | 
   |||
综合实践与培养环节课程模块  | 
    最低3分  | 
   ||||||
学位课程及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 | 
    最低19分  | 
   ||||||
研究学分  | 
    学生每学期提交进展报告; 导师综合打分后折算学分  | 
    >=6  | 
    |||||
申请答辩学分要求  | 
    需同时满足以上各类学分小计、学分合计及研究学分  | 
   ||||||